安徽建筑大学

本科招生信息网

院系专业

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院系专业  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

一、专业概况

专业名称:环境工程

所属学院: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(学院网址https://www.ahjzu.edu.cn/hnxy/

学制:四年
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

专业对应硕点:资源与环境(专业学位);土木水利(专业学位)(01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、02水处理技术与工程方向);环境科学与工程(学术学位)。

2000年设置环境工程专业,2001年招生;2012年被批准为省重点学科;201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,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;2016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;2017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;2019年通过安徽省环境工程专业评估;2021年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2022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。

专业围绕“大土建”行业环境保护领域人文、绿色、精细、智能等复合需求,紧抓学校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领域契机,以水环境治理为优势,在环境污染治理、生态修复、污染物监测与毒性评估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。

专业经二十多年的发展,在学生培养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环境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并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高校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。

二、人才培养

以安徽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,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贯彻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,着力区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环境污染物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,培养理论科学研究、工艺设备设计研制与开发、环保过程控制以及环保经营与管理等多维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
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、职业道德、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;能够在政府、企事业、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环保部门或机构从事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管理、教育和研究工作,具有就业竞争力;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,具备环保规划、环境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,可协助承担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、施工及运营;具备创新精神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;具备团队合作、沟通表达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,能够自主学习、持续发展、终身进步。

近年来,本专业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8项,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6项,省级创新训练项目32项。学生获得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3项,一等奖2项,二等奖10项,三等奖12项;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1项。学生创新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下,使学生的学习能力、研究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、系统组织及开发能力全面得到训练和提高。

三、师资力量

专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,持续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,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。目前专业专任教师25人,高级职称17人。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名校研修和教学培训活动,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。3名教师赴国外著名高校访学,另有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7人次,培养了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,1名省级教坛新秀。实施双基建设提升计划,全面保障本科教学质量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,着力打造优秀基层教学组织。定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,讨论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思路;定期组织教学观摩、交流、学习,改革教学方法、规范教学活动,共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
专业带头人黄显怀,博士、教授,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,博士生导师。2005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。20062-20083月于美国莱斯大学(RICE)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。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,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,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,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,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,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常务理事。主要研究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、环境污染化学、环境工艺材料等领域。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;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其中SCI收录30余篇;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;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,国务院重大装备项目三等奖1项。

四、升学就业

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学校的办学定位,秉持“进德、弘毅、博学、善建”的校训,立足生态文明建设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。

近年来,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始终保持在30%以上,稳居学校前列,50%以上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重庆大学等985211高校继续深造。

专业毕业生是安徽省环境领域主力军,广受用人单位好评。近期调查结果表明,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以政府、企事业单位的环境部门或机构为主,从事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占76.6%,毕业5年后成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、技术骨干、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的占比50.5%,符合我校专业培养定位,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。同时对57家用人单位就本专业学生从专业知识、知识应用能力、交流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创新能力、管理能力、团队合作、爱岗敬业等13个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。评价结果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思想素质好、爱岗敬业、团队协作强、擅于现代工具使用、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